從打擊門外漢到印尼亞運建功,姜建銘經過榊原良行、王宸浩美日合璧訓練成為一名稱職的打者,而中華隊打擊教練克魯茲則扮演最終疏通的角色。
苦練再苦練
儘管求學階段曾擔任過野手,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做背書,姜建銘成為一名「打者」花了不少時間苦練,從最基礎的打擊姿勢固定開始,到確立揮棒軌跡甚至培養打者思考能力,姜建銘花了至少兩年。
在榊原良行日式訓練操演下,姜建銘每天進行兩三百顆球以上的打擊練習,手掌新生的水泡馬上就被磨破,來來回回只為了讓身體產生肌肉記憶,固定打擊姿勢不容一絲瑕疵。
榊原教練協助打好基礎,王宸浩教練接棒姜建銘的打者養成計畫,比起榊原良行不同的是,王宸浩採用偏美式科學的訓練,透過儀器與數據協助姜建銘穩定揮棒軌跡,提升擊球質量。
姜建銘說:「經由兩個教練幫助後,自己在打擊上有美日融合的感受,接下來遇到其他教練開始思考哪些才是真正適合我的,我也比較清楚自己當下需要調整的是什麼東西,也許可能是揮棒時機還是重心改變。」
開花結果
投入亞運,姜建銘再接受克魯茲的調整,最終將訓練成果展現在賽場上。對姜建銘而言,克魯茲亞運期間的教導有如醍醐灌頂,打通了打擊的任督二脈。
姜建銘表示,「克魯茲會那麼有效的原因在於他的教法,雖然都是美式訓練跟觀念,不過他在餵球時會刻意離你很近,你為了不打到他自然就會將揮棒軌跡往內縮,而那個動作就是克魯茲心中理想的打擊動作,棒頭也是比較慢才會出去。」
培養打擊基本能力外,姜建銘也常與隊友教練討論跑壘、擊球心態,以做為一名稱職的打者努力,而在總教練吳思賢眼中,姜建銘是一名聰明又具技巧的中長型打者,最大的特色在於,姜建銘懂得思考。
吳思賢說:「他知道做事情要用對的方式才有效,所以除了苦練之外他常常思考怎麼樣才能更好,在場上可能也是當過投手的關係,該如何作戰的頭腦相當清晰。」
姜建銘則表示,「上了場每一球結束後會思考自己要怎麼調整,譬如上一球界外是自己判斷太慢還是揮棒的問題,就是這樣反覆的去想,我覺得不停止思考是蠻重要的關鍵。」
從打擊門外漢到亞運致勝英雄,姜建銘證明努力是到達巔峰的唯一墊腳石,更為「棒球天才」寫下全新註解,英雄命並非天生,成功也不是巧合。

